close

  馮雪梅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16日12版)
  “剩女”正在被逼著相親。
  一向沉默內斂的父親,在妻子明示暗示絮叨逼迫下,終於跟女兒說“你是不是該考慮一下個人問題”?看著鼓足勇氣表情尷尬的父親,她差點兒笑出眼淚。
  原以為遠離家鄉,母親鞭長莫及。沒想到,在進行了無數電話轟炸之後,母親突然出現在公司的樓下——她千方百計找到了以前的同學,對方正好在女兒工作的城市,並且許諾,一定會給“咱閨女”找個高富帥。母親不放心,親自來督陣。
  信心在相親中受挫。怎麼那麼多不靠譜的人?好不容易有一兩個看著順眼的,人家居然很挑剔,不是嫌年齡大了,就是嫌職位太高。有人甚至直截了當地問:你這麼優秀,為什麼沒結婚?
  如此的情形毫不新鮮,似乎沒有必要再敘述一遍。我再給你講一個司空見慣的“剩女”故事,是不是太low?
  那麼,問題來了——為什麼還要提“剩女”,這個明顯帶有歧視性的詞語?或者,這個婦女專家開過不少“藥方”卻依然無解的困局?
  相親中的“剩女”如何回答“為什麼還單著?”還沒找到合適的人?也許吧。關鍵在於,她並沒有覺得,一定要結婚。起碼,在遇到那個心意相投的人之前,沒想過要把自己嫁出去。即便是碰到了“真命天子”,結婚就是最好的結局麽?——她有時真懷疑。這樣的想法,能隨便跟人說麽?
  婚姻,並不是問題的終點。不過,不管是父母親人,還是同事朋友,當然,還有社會觀念,似乎都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,他們不允許另類的“不安定分子”存在,他們排斥與眾不同。再出色,再能幹,再自強的女人,要是沒有一樁好婚姻,就肯定是失敗。
  果真如此麽?從八卦角度看,當年,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和蘇格蘭女王瑪麗的王位之爭,就是一場婚姻大戰。在法國宮廷里長大,萬千寵愛集一身的瑪麗,先是嫁給了法國王子,王子死後,又嫁給一位英俊瀟灑的貴族,然後,發現自己的丈夫徒有虛表,又被叛逆不羈的情人所“劫持”,因宮廷政變而流亡。王位的爭奪戰中,瑪麗自始至終的強大武器就是婚姻,一個無所畏懼的丈夫帶來的權力結盟,是她安坐王位的有力支撐。
  遺憾的是,不管是婚姻還是男人,都沒能救得了瑪麗。最終,在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,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中,一度被認為是“私生女”的“異教分子”伊莉莎白成為英國的最高統治者。雖然所有人都認為不婚會危及她的王位,但女王終身未嫁,並且“獨自”成就了英格蘭的輝煌。
  對一類女子而言,婚姻不是必然的歸宿,而是她們本就多姿多彩的人生中,又一道艷麗的風景。這個世界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生,也沒有一種適合所有人的生活。我們可以接受有些人對花生過敏,有些人不適合從事某個職業,為什麼就要認定人人都該結婚,並且都可以成為(更多是被改造成)好丈夫好妻子好父親好母親呢?
  如果說“有情人終成眷屬”只是美好的願景,那麼就應該接受那些不婚,或者單身者。只要這樣一種生活狀態,是他們的自由選擇。不要把婦女專家的“調整心態、降低標準”當作“脫光”妙方,因為婚姻的最終目的,不是把“她”和“他”變成“他們”,而是為了幸福快樂。
  我不是獨身主義的鼓吹者,只希望你能找到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。結婚也罷,單身也好,都是一種讓自己滿意,起碼是自己能夠接受的狀態。如果你為人妻,就充分享受有人相伴的好,也接受家庭生活的各種瑣碎與麻煩;如果你一個人,就好好享受無拘無束,也接受獨處時的孤單。
  生活有不同的方式,很多時候,選擇只在得失,不在對錯。我們的糾結往往在於,以這一種選擇的弊端,去對比另一種選擇的優長。如果不辭職,我將在職場上指點江山,哪裡會和凍魚臭襪子戰鬥?或者,假如我辭職了,此刻,一定在享受下午茶,而不是被上司罵得灰頭土臉。
  我們需要自己賺錢的成就感,又感嘆於“花別人錢”的輕鬆;我們追求衣食無憂的生活,又抱怨“看別人眼色”。生活總有各種麻煩,所謂對的選擇,往往只是挑選相對於你而言,最簡單的那種方式。
  艾米的辭職,曾讓很多人驚訝。職業生涯風生水起,卻在前途無量之時急流勇退。艾米知道自己無意間又為“幹得好不如嫁得好”增添了一個小小註腳,可那不過是個人意願,無關其他。職業精英的回歸家庭與“剩女”的待字閨中,其實殊途同歸,她們只是選擇了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,不管它在別人看來是如何難以理解,不可接受。
  一個人的成功,在於他(她)是否有選擇的空間,並且能夠按照個人意志自由選擇。對你合適的生活,對別人未必合適;別人能受的委屈,你未必受得了。選擇其實是做減法,不是哪些沒有獲得,而是哪些可以放棄。你想要的是什麼,而不是別人都在過什麼樣的生活。
  婚姻只是“剩女”的錦上添花,它不是你改變現在生活的唯一方式,而是讓你的未來變得更加美好的一種選擇。如果於你而言,某一場戀愛不過是雞肋,放棄又如何?  (原標題:這一場雞肋戀愛放棄又如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j93xjypc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